“咸潮区域大跨径桥梁结构混凝土耐久性提升关键技术及应用”评审鉴定结果公示 |
|||||||||||||||||||||||||||||||||||||||||
来源: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科技发展部 | 发布时间:2022年09月21日|||||||||||||||||||||||||||||||||||||||||
摘要:
“咸潮区域大跨径桥梁结构混凝土耐久性提升关键技术及应用”评审鉴定结果公示 |
|||||||||||||||||||||||||||||||||||||||||
委托人:保利长大工程有限公司、安徽建筑大学、广东省交通运输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武汉理工大学 评审鉴定时间:2022年9月4日 评审鉴定结论: 一、项目的主要创新点如下: 1. 探明了咸潮侵蚀环境下混凝土微结构形成与演变机理,建立了掺杂铝离子作用下的C-S-H凝胶分子模型,揭示了铝掺杂提升混凝土C-S-H凝胶微结构稳定性的机制。 2. 研发了减水、减缩、抗渗、抗裂等功能于一体的复合功能外加剂和富铝掺合料,提出了咸潮侵蚀环境下基于微结构调控的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提升方法,显著提升了混凝土严酷服役环境下抗裂和抗侵蚀性能。 3. 开发了咸潮侵蚀环境下桥梁基础大体积混凝土和超高程泵送自密实清水混凝土设计制备技术,解决了混凝土高流态、低温升、清水效果、低收缩之间彼此相互制约的技术难题,实现了低胶凝材料用量、高抗渗性能、高抗硫酸盐侵蚀性能混凝土的制备;研发了无需冷却水管的桥梁基础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及施工质量控制成套技术。 4. 发明了表观密度低至2000kg/m3、收缩率低至2.62×10-4、28d抗压强度达120MPa的钢桥面铺装用自养护轻质超高性能混凝土,可显著降低大跨径桥梁的结构自重,提升结构承载力。 二、项目已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21件,发表论文47篇,成果已在虎门二桥、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嘉绍大桥等多项大跨径桥梁工程中实现应用,解决了咸潮环境下混凝土耐久性提升的难题,保障了大跨桥梁结构混凝土工程服役寿命,对国内外侵蚀环境下大跨径桥梁结构混凝土设计与施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专家委员会认为项目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富铝掺杂微结构调控机制,咸潮区域用低胶凝材料、高抗侵蚀、高抗渗混凝土配制技术,自养护轻质超高性能混凝土制备技术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对该项目的鉴定如有异议,请于公示之日起14日内向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科技发展部反映(电话:010-57811082)。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科技发展部 2022年9月6日 鉴 定 委 员 会 名 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