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高水压复杂地质超大直径盾构隧道关键建筑材料研究与工程应用

来源: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科技发展部  撰稿人:  发布时间:2021年05月14日 浏览:
摘要:

项目属于混凝土领域,涉及混凝土制品,已获授权发明专利38 件,发表论文 200 余篇,出版专著两本。

完成单位 :武汉理工大学、武汉市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武汉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武汉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

    项目属于混凝土领域,涉及混凝土制品。
    大型江海隧道是我国基建工程的重要部分和工程难点,其复杂严苛地质环境对建造材料、施工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该项目针对首条长江隧道—武汉长江隧道在施工时面临的高水压、大直径、长距离、地质环境复杂等诸多世界级难题,且无经验可循,进行系统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
    项目的关键技术和主要创新点为:(1)开发隧道衬砌结构设计与制备技术,研制出高体积稳定性、抗渗性和防火功能的盾构隧道主体结构用功能复合式混凝土管片,满足服役需求。(2)研发了高水压复杂地层盾构掘进施工中结构稳定与变形控制关键材料—环保型高保塑抗渗同步注浆材料制备与施工技术,成功制备出兼有凝结时间精准可控、高保塑、强抗渗、固结性好、易施工特性的背衬注浆材料。(3)提出具有高连通空隙率路面的“结构阻燃+材料阻燃”复合设计思路并开发出“表面多功能层+结构强化层+应力吸收粘结层”叠合结构沥青路面,结合自主开发的无毒、抑烟无机阻燃填料和高粘高弹沥青材料,成功研发出隧道交通营运安全关键道路材料—抗滑阻燃降噪多功能隧道沥青路面。
   项目已获授权发明专利38 件,发表论文 200 余篇,出版专著两本,并形成系列施工技术标准和工法。成果应用于武汉长江隧道,以及地铁 2 号线、8 号线以及7 号线,经多位工程院院士组成的专家组鉴定认为,成果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相关技术推广到武汉三阳路长江公铁隧道(Ф15.2m)、广深客运专线狮子洋隧道(世界首条高速铁路隧道,350km/h)等数十座大直径和超大直径隧道,取得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为复杂严酷工况条件下超大直径盾构隧道建设提供重要技术支撑,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责任编辑:李岩
分享文章到:
0
浏览次数:
】 【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职能部门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办公室 [详情]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行业工作部 [详情]
代管协会
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路11号
010-68332654 [详情]
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路11号
010-88084883 010-88084806 [详情]
直属分会
绿色低碳建材分会 [详情]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混凝土外加剂分会 [详情]

京ICP备1100091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4072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路11号 电话:010-57811569 建筑材料工业信息中心承办
中科汇联承办,easysite内容管理系统,portal门户,舆情监测,搜索引擎,政府门户,信息公开,电子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