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陶瓷

您当前所在位置:

新征程,从这里出发 ——在萍乡陶瓷产业基地看赣湘开放合作

来源:萍乡日报  撰稿人:  发布时间:2015年10月16日 浏览:
摘要:

据统计,截至今年上半年,我市共引进长株潭地区项目116个,企业57家,涉及一、二、三产业共22个行业,总投资218亿元,固定资产投入190亿元。作为赣湘开放合作试验区的探路者,湘东园区将规划建设国家工业陶瓷高新技术产业园、环保节能高新技术产业园、清华科技产业园萍乡基地、赣湘经贸城市服务中心等区域。同时,市委、市政府也已明确,利用国家级萍乡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政策、项目和资金等方面的综合优势,采取“飞地经济”模式,由萍乡经济技术开发区与湘东区共同建设赣湘开放合作试验区湘东园,加快承接长株潭地区科技型、环保型转移产业,优先发展新材料、节能环保、先进制造、现代服务、包装文化等产业。

  同处赣湘交界、同属荆楚之地、同饮湘江水系,萍乡与长株潭地区的情缘源远流长。近年来,随着我市对接融入长株潭、推进赣湘开放合作发展战略的不断推进,这份情缘越来越深厚。 10月14日,萍乡市新闻工作者“赣湘边界行”大型采访活动采访团一行,从萍城出发前往赣湘边界,首站来到了赣湘开放合作试验区的前沿阵地——湘东。在萍乡陶瓷产业基地,看到产业基地不断壮大,西扩工程工业大道建设正酣,看到赣湘开放合作试验区的规划逐步推进,美丽蓝图正精心描绘,记者真切地感受到:我市加速赣湘开放合作的新征程,已然从这里出发。

  萍乡陶瓷产业基地,赣湘边界经济发展的亮点

  在总体规划范围约70平方公里的赣湘开放合作试验区湘东园区内,萍乡陶瓷产业基地是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

  9年前,湘东区紧挨320国道的长春岭还是一片杂草丛生的丘陵,如今,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功能齐全的工业陶瓷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萍乡陶瓷产业基地2006年动工兴建,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2007年6月,这里正式被江西省政府列为“江西萍乡陶瓷产业基地”;同年9月被列为全省重点工业调度项目;2009年,被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授予“中国工业陶瓷之都”称号。

  截至目前,基地共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近7亿元,规划建设了“三纵三横”的道路网络;形成了天然气、焦化煤气并存,生活用水、工业供水分离的“多元供气供水”格局;工业陶瓷国家检测中心、信用社、医院、供电所等服务平台已进驻园区;已有119家企业落户基地,2014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19.88亿元,税收2.96亿元。

  产业基地先后获得省级民营科技园、省级工业陶瓷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化基地、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和国家工业陶瓷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化基地等称号。以基地为基础的工业陶瓷被列为全省首批20家示范产业集群之一,并获“全省2014年度经济总量上100亿元产业集群”。 2015年3月,基地正式通过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同意在现有区域基础上,筹建“全国工业陶瓷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但是,近几年产业基地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瓶颈期,如何才能打破各种局限、跃上一个更大更快的发展平台呢?湘东区把眼光向西延伸,借着赣湘开放合作试验区加速推进的东风,正式启动了陶瓷产业基地西扩工程。目前,长5.8公里、宽28米、投资5.4亿元的工业大道建设正稳步推进,由此陶瓷产业基地向西延展开来,搭建起了赣湘开放合作试验区的一个先行招商平台。“西扩大大拉近了基地与湖南醴陵经济开发区东富工业园的距离,让赣湘合作更加‘亲密无间’。”基地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曾涛说。

  跨区域合作新模式,赣湘发展共赢的方向

  跨区域合作是当今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人缘相近、地缘相接、产业互补的萍乡和长株潭地区,有着区域合作、发展共赢得天独厚的条件。近年来,两地交流合作不断加深,赣湘开放合作试验区的规划和建设,更是开启了两地跨区域合作的新征程。

  2013年,市委、市政府作出了打造赣湘开放合作试验区的重要决策,率先编制出台了《“赣湘开放合作试验区”发展战略构想》,明确了采取“一区跨省多园”的合作方式,即在赣湘开放合作试验区作为一个整体的基础上,先行分别布局“赣湘开放合作试验区湘东园”和“赣湘开放合作试验区上栗园”。

  试验区建设的主要目标是,2020年,基本形成全方位跨区域合作格局,2025年,建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优势产业突出、产业链完善的重要经济功能区。这是萍乡市与长株潭城市群实现区域合作发展的战略平台,是萍乡市对外开放合作和产业集聚的重要区域,将打造成体制创新的示范区、跨省合作的样板区、区域发展的增长极,对于科学推进萍乡市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促进城市转型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打造赣湘开放合作试验区的战略构想,迅速得到了有力的回应。去年5月13日,我市与株洲市率先签订了《赣湘开放合作试验区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萍乡对接长株潭、加快区域合作迈出了坚实一步。

  今年4月15日,江西省和湖南省共同签署了《进一步推动赣湘合作框架协议》《共建赣湘开放合作试验区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等合作文件,标志着赣湘开放合作试验区战略上升为赣、湘两省发展战略。7月17日,我市与长沙市签订了《赣湘开放合作试验区合作协议》,又揭开了双方合作的新篇章。赣湘开放合作试验区建设,坚持把园区共建和产业对接作为试验区规划建设的重点,进一步推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合作,两省将赋予试验区更大的发展自主权,可以突破行政区划限制,调整产业空间布局,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生产要素集聚,实现优势互补;鼓励依法依规在产业、土地、金融、财税等方面开展先行先试;支持园区企业共享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等优惠政策,打造赣湘产业合作园区政策高地,鼓励、吸引两省企业入驻产业园区投资发展。

  试验区建设的先行者,萍乡当仁不让

  按照两省的战略布局,今年全面启动开放合作试验区建设,先期启动湘东与醴陵、上栗与浏阳赣湘边界合作产业园建设,再逐步拓展至两省六市全境及各领域,因此,在试验区建设中,萍乡是当仁不让的先行者。

  在萍乡陶瓷产业基地,记者就看到了赣湘合作的一个个成果。江西省科兴特种陶瓷有限公司由醴陵客商投资,“这里是工业陶瓷生产集中区,而且离醴陵很近,所以我们选择来这里发展。”企业销售经理耿广来介绍,企业2007年12月签约入园,2009年投产,产品远销国内外,今年产值预计将突破1000万元。以生产颜料为主的万相科技由湘潭客商投资,总经理欧阳岐忠说,“我们是基地入驻的第一批企业,当时这里还是荒山一片,现在已发展得很好。湖南与江西一脉相连,我们互相之间都是以‘老表’相称,目前企业已增加投资到了5000万元。”据统计,截至今年上半年,我市共引进长株潭地区项目116个,企业57家,涉及一、二、三产业共22个行业,总投资218亿元,固定资产投入190亿元。作为赣湘开放合作试验区的探路者,湘东园区将规划建设国家工业陶瓷高新技术产业园、环保节能高新技术产业园、清华科技产业园萍乡基地、赣湘经贸城市服务中心等区域。同时,市委、市政府也已明确,利用国家级萍乡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政策、项目和资金等方面的综合优势,采取“飞地经济”模式,由萍乡经济技术开发区与湘东区共同建设赣湘开放合作试验区湘东园,加快承接长株潭地区科技型、环保型转移产业,优先发展新材料、节能环保、先进制造、现代服务、包装文化等产业。园区的建设目标是,打造赣湘两省优惠政策叠加的“政策洼地”,优势产业集聚发展、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的“产业高地”,投资环境优良、商机不断涌现的“创业宝地”,人居环境优美、社会管理不断创新的“百姓福地”。

  (首席记者雷剑、记者彭杉)

责任编辑:徐阳光
分享文章到:
0
浏览次数:
】 【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站注明“来源:中国建材信息总网”的文本、图片、LOGO、创意等版权归属中国建材信息总网,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建材信息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无意在本网发布,请在两周内与本网联系,本网经核实后可立即将其撤除。
京ICP证040699号-1
因特网信息服务:电信业务审批[2004]88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4070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京海工商广字第9990号
中科汇联承办,easysite内容管理系统,portal门户,舆情监测,搜索引擎,政府门户,信息公开,电子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