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水玻陶等行业!黑龙江启动2025年度工业节能降碳诊断服务工作 |
|||
来源:黑龙江省工信厅 |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17日|||
摘要:
为加快重点行业领域节能降碳改造,持续推动工业能效提升和碳排放降低,近日,黑龙江省工信厅发布关于组织开展2025年度工业节能降碳诊断服务工作的通知。 |
|||
关于组织开展2025年度工业节能降碳诊断服务工作的通知 各市(地)工信主管部门: 为加快重点行业领域节能降碳改造,持续推动工业能效提升和碳排放降低,按照工信部统一部署和要求,现组织开展2025年度全省工业节能降碳诊断服务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工作任务 (一)诊断服务范围。聚焦钢铁、乙烯、合成氨、电石、多晶硅、锂电池、水泥、陶瓷、平板玻璃、电子电器等行业和数据中心、通信基站等信息基础设施,组织节能降碳服务机构为企业开展公益性节能降碳诊断服务工作。 (二)诊断服务内容。节能降碳服务机构应针对企业生产工艺流程、重点产品设备、用能结构及能量系统优化、能源管理和碳管理体系建设等方面,查找短板弱项。在此基础上,提出技术、设备、管理等方面节能降碳改造措施建议,为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提供可复制易推广的节能降碳系统解决方案。鼓励节能降碳服务机构对“十四五”以来接受工业节能诊断服务的企业开展持续跟踪服务,推进节能改造措施建议落地实施;鼓励根据已发布的产品碳足迹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推荐团体标准(可在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网站查询),开展产品碳足迹核算。 二、工作程序 (一)制定工作计划。各市(地)工信主管部门组织专业水平高、服务能力强、企业认可度好的节能降碳服务机构,以及符合节能降碳诊断服务范围、有节能降碳改造需求的企业,对接达成服务意向,提出2025年度工业节能降碳诊断服务工作计划。为有效保障节能降碳服务工作质量,各地区推荐的服务机构数量不超过3家、每家服务机构服务的企业数量不超过10家。请于2025年4月20日前将2025年度工业节能降碳诊断服务工作计划表(见附件1,盖单位印章PDF版和Word版各一份),和节能降碳服务机构简介(盖单位印章PDF版,具体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机构介绍、相关资质、人员总体及专业技术人员情况、近三年开展节能降碳诊断工作情况及主要案例、其他相关业绩说明等,并附营业执照、公司相关资质、单位法人签字并加盖公章的申报材料真实性声明)报送省工信厅(节能处)。省工信厅将择优推荐工信部。 (二)确定重点任务。工信部通过公开招标方式,综合考量服务机构的资质能力、技术水平以及被诊断企业情况等,确定2025年度工业节能降碳诊断服务任务清单。 (三)组织开展服务。中标服务机构应按照工业企业和重点行业节能诊断服务指南等相关要求,高质量开展节能降碳诊断服务,不得向企业收取费用。请于2025年11月底前完成相关工作,并将节能降碳诊断报告等材料报送省、市(地)级工信主管部门,同步上传至工业节能诊断服务平台(www.gmpsp.org.cn)。 (四)报送工作总结。各节能降碳诊断服务机构在任务完成后,从诊断数量、完成质量、数据分析、企业反馈等方面对工业节能诊断服务进行全面梳理总结,于2025年12月3日前分别向省、市(地)级工信主管部门报送工作总结报告。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协调。开展节能降碳诊断是落实节能法律法规的一项重要公益性服务活动,是国家工信部在工业节能降碳领域开展的一项重要年度工作,对促进工业企业节能降碳、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各市(地)工信主管部门要加强工作组织和统筹协调,突出重点、精准服务、务求实效。充分发挥行业协会、服务机构、企业等各方力量,积极探索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工业节能降碳诊断服务推进模式,推广节能降碳咨询、诊断、设计、融资、改造、托管等“一站式”综合服务。 (二)强化过程跟踪。各市(地)工信主管部门要加强服务过程指导,安排至少1名负责人全程组织和参与节能降碳诊断服务活动,定期调度任务开展情况,协调解决诊断服务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定期向省工信厅反馈节能降碳诊断工作进展情况,提升诊断服务质量和效率。 (三)做好结果应用。各市(地)工信主管部门要做好节能降碳诊断服务与工业节能监察、节能技术装备目录推广等工作的协同。鼓励企业根据节能降碳诊断结果,实施节能降碳绿色化改造升级。积极开展节能降碳政策标准宣贯、技术装备推广、经验案例分享等,强化供需对接。 (四)积极宣传发动。节能降碳诊断是政府组织的以服务为属性的节能降碳活动,各地区要广泛宣传,积极发动,组织相关服务机构和企业积极对接申报。各市(地)工信主管部门要配合服务机构精准摸清企业需求,严格把好申报关,杜绝服务机构对接的企业出现停产或无理由退出等现象,确保服务进度和质量。 (五)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附件: 1.2025年度工业节能降碳诊断服务工作计划表 2.2025年度工业节能降碳诊断服务工作总结(提纲) 黑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5年4月14日 扫描识别二维码查看附件 |
|||
|
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站注明“来源:中国建材信息总网”的文本、图片、LOGO、创意等版权归属中国建材信息总网,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建材信息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无意在本网发布,请在两周内与本网联系,本网经核实后可立即将其撤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