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资讯
您当前所在位置:

美伊战争触及中国经济几何

来源:  撰稿人:  发布时间:2003年04月15日 浏览:
摘要:

●美伊战争的实质

从社会人文观点来说,人类把自己创造的巨额财富用于战争是非常荒谬的一件事。现在世界军费总规模每年超过6000亿美元,还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新经济的出现已经把各大国拖入一轮新的军备竞赛。美国独占世界总军费的一半以上,2002年增加20%,达到3700亿美元,准备在50年以内完成海陆空天整体数字化建设,所耗巨资可想而知。

战争对经济的刺激,不仅在于提高总需求,更在于提供科技发展的动力。美国强国秘密就是,表面上鼓吹个人利益最大化,实际是国家全面保障下的资本自由,以“设假想敌”的方式凝聚人心,以保障巨额军事预算在国会得以通过;以军事工业集团为核心,奠定国民经济军事化的基础,给持续升级的高科技提供长期的国家保障和国家市场。至于每几年打一仗,更成为惯例。避免战争损失的诀窍有二:一是主动把战争打到海外,二是发展高科技防御本土的武器。如果一个国家能够不断把战争推向海外,其本土必定成为全世界最安全的投资环境。

如果把物质发展与精神发展结合起来评价,我们可以说,只有当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符合其民族核心价值观念的时候,才是真正的崛起。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核心价值观念是人的生命宝贵。美国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阵亡数10万人,国内就陷于分裂,现在连5万人也死不起。在海湾战争中美国几乎没有阵亡,花费600亿美元军费,完全是一场豪华战,成本极高。它的收益是什么?少死3万人(因为伊拉克阵亡3万人)。在2003年新的海湾战争前夕,美国因为害怕伊拉克使用生化武器,发出警告说:如果美军阵亡超过1万人就要使用核武器。

当我们看到美国的高科技武器所向披靡的时候,应该把它理解为美国价值观念的外化和物化,正是因为美国通过高科技战争将自己文明核心价值观念表现出来,美国才成为全球最安全的投资场所,10年大牛市势所必然,美国进一步利用大牛推动了信息经济的创新,从而奠定了新霸权主义的基础。

9·11对美国冲击之大,就在于恐怖主义把战争打到了美国本土,如果不能维持信心,美国10年繁荣所积累起来的股市、债市泡沫和美元的高估,就可能产生灾难,因为金融市场具有“超前过度反应”的特性。美国维持信心的最重要办法就是以反恐名义,对阿富汗和伊拉克发动战争。战争对经济的直接刺激大约占美国经济增长的1/3。目前美GDP10万亿美元,每年增长2000亿美元,如果打击伊拉克的战争经费是450亿美元,减去挤出的民间资本大约16%,再加上50%的乘数效应,为567亿美元,相当于新增加GDP的30%。更加重要的是,美国的正规军事力量占压倒优势,通过速战速决的战争胜利,维持全世界对美国经济的信心,以保证不发生心理崩溃,使长期形成的经济泡沫能够逐步消化。

更加深远的目的是,美国借机实现长远地缘政治和能源目标,在中东驻军并培植亲美政府。能够把遭受恐怖主义的打击转化成为自己的进攻态势,说明美国有长期的国家战略和成熟的反危机能力。

长期来看,美国核心价值观念受到的冲击难以弥补,美国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所主导的“市场化、全球化”,使世界出现严重分裂,“趋同论”完全破产,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南北严重两极分化和资源严重破坏的世界;是一个科技高度发达、变化发展无穷但是人文精神极度衰落的世界;一个极少数自命为“精英”和大多数人民极端对立,力量完全失去平衡的世界;而恐怖主义是什么?表面是两大文明对立,实际上是全球化的两极分化、阶级对立,弱势群体处于绝望情势下出现的不择手段对抗强势集团的行为。用武力打击是没有用处的,只能加深文明冲突和种族仇恨。恐怖主义的反击将是长期的,防不胜防。西方国家70%的能源是核电站,如何对付恐怖主义?如何对付恐怖主义在全球范围内袭击平民?从根本上来说,消除恐怖主义根源的关键是“精英”改弦更张。世界需要资本,也需要公平与正义。如果精英们没有进步,那么会有更多的恐怖主义事件发生。

●美伊战争会影响中国经济吗?

在西方全球化造成的混乱中,中国有挑战也有机遇。中国历史上没有因宗教而打过仗,现在也没有得罪任何一种文明,在国际性恐怖主义的冲突中,中国游离之外而有安全稳定的投资环境,全球资本没有出路将会更多进入中国。在亚洲经济危机时,中国每次都发挥稳定作用。中国的股市和汇率也不会受到大的影响,因为人民币没有自由兑换。国际风波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主要还是通过贸易渠道传导,容易控制。中国还有庞大的国内需求没有启动。中国怕过快的繁荣,西方怕调整,因此在历史性机遇面前,必须自觉应对历史性的挑战,这就是:

第一,重建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制定发展与安全相一致的国家战略;发扬社会主义和传统文化的精神因素,消除崇美恐美情节。

第二,美国在中东和中亚驻军对中国有四大不利:直接威胁我国石油命脉;割断中国文明与伊斯兰文明的联系;抵消中国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对朝鲜、台湾海峡构成威胁。因此,中国必须有强大的国防和高科技,把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统一起来。

第三,中国石油已经严重依赖进口,石油与国家最现代化的部分相联系,比如高级原材料和农药,汽油价格则直接影响汽车、航空和旅游。因此国内的消费需要调整,要减少两极分化,降低经济方面的对外依存度。

新海湾战争无论什么结局,对中国的相对影响都不大,如果中国受到什么影响,欧洲、日本,亚洲邻国和地区,肯定比我们还惨。与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时相像,中国内部发展的不平衡,对外开放度低,没有融入国际社会,政治能力强,都会成为我们抵抗危机的因素。

●石油危机会出现吗?

新海湾战争唤起的我们对于石油安全的极大关心。人们发现中国石油储备很少,而现在油价已高达30美元,进口困难了。

1973年爆发的石油危机,曾使世界主要工业化国家陷人滞胀。据测算,每桶油价上涨10美元,世界经济增长率将减少0.3个百分点,美国经济将下降0.5个百分点。如果美伊战争速战速决,美国经济增长2.3%;如果战争使伊拉克、科威特、沙特等产油国遭到严重破坏,美国经济增长1%;石油价格达到40美元并持续一个月,美国经济陷入衰退,世界经济将受到沉重打击。

2002年,中国进口了7100万吨石油,较2001年增长15%。一半的进口石油来自中东地区。2030年中国原油净进口将增加到4.9亿吨,即目前的7倍,进口占总需求的比例激增到82%。中国石油安全问题尖锐性凸现在石油储备严重不足,承受冲击能力有限,对国际石油市场任何的风吹草动,都非常敏感。国内石油资源增加生产的空间已相当有限,大庆进入开发中后期,原油产量维持在5000万吨,新开发的塔里木油田年生产规模只500万吨。未来8至10年之内石油不可能有大增长。三大石油企业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海外投资明显加快,在阿塞拜疆、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苏丹、委内瑞拉和阿曼6个国家进行了投资。

上海六国组织成立,中国以外交为手段寻求稳定石油供应的策略初见成效。9·11后美国在中亚势力扩大,给中国构成威胁。西非和俄罗斯成为中国进一步实现石油进口多元化的重要突破口。中东局势的不稳定,增强了中国对外投资石油开采项目,寻求稳定的石油供应的迫切性。为确保石油供应线安全,中国将越来越难回避应否在国际上扮演更积极领导角色的问题。中国和日本在远东石油管道应该以大庆,还是和日本隔海相望的纳霍德卡为终点的角力,说明获取石油安全的努力,可能导致国家之间的竞争。给中国外交的挑战在于如何说服周边国家在石油安全问题上,建立起协调和共赢机制。

责任编辑:admin
分享文章到:
0
浏览次数:
】 【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站注明“来源:中国建材信息总网”的文本、图片、LOGO、创意等版权归属中国建材信息总网,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建材信息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无意在本网发布,请在两周内与本网联系,本网经核实后可立即将其撤除。
因特网信息服务:电信业务审批[2004]885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04069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4070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京海工商广字第9990号
中科汇联承办,easysite内容管理系统,portal门户,舆情监测,搜索引擎,政府门户,信息公开,电子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