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说,这事儿没完! |
|||
来源:中国建材信息总网 | 发布时间:2019年04月22日|||
摘要:
【中国建材信息总网】这两天,一段安全帽对比视频引发关注,尽管最后工地已经为工人更换安全帽,但这事儿没完!央视记者暗访多家销售安全帽的商店,结果发现… |
|||
工人的安全帽一砸就碎, 领导的帽子就完好无损。 “一线工人安全帽”的视频在网络走红。 尽管后来, 建筑工人窦师傅发微博称, 这顶帽子是自己买的, 但改变不了这样的帽子 存在的事实。 如果连工人的安全帽都不安全, 又怎么能够实现安全生产呢? 应急管理部发问后, 各地纷纷行动 调查安全帽的质量情况, 但是结果却…… 廉价安全帽4元钱可买到! 针对应急管理部提出来的GB2811-2007标准,对安全帽有详细的要求。例如,安全帽的标识应由永久标识和产品说明组成,永久性标识要通过刻印、缝制、铆固标牌、模压或注塑在帽壳上,必须包括:本标准编号、制造厂名、生产日期、产品名称和产品的特殊技术性能。同时,还需要明确产品为合格品的声明及资料。 楚天都市报记者走访江城多家劳保店发现,部分在售安全帽并未按规定明确上述信息。 下午1时,记者来到硚口区长风路长风万国劳保用品城。一家劳保店的工作人员称,最近网上关于安全帽的话题很火爆,几块钱的安全帽不敢卖。现在店里售卖的安全帽价格,从15元到35元不等,都是ABS树脂和钢化玻璃材质,钢化玻璃的安全帽稍贵些。 下午2时,在劳保用品店较集中的武昌区中南一路,记者发现了极便宜的安全帽。其中一家劳保用品店内,最便宜的安全帽零售价只需6元,而批发价更低至4元。 记者审视这款安全帽,既没有标注国家质量监督部门的检验证明,也没有相对应的生产日期。记者腾出手用力按压这顶安全帽,按压处轻易就向下凹陷。 “这样的帽子,一般买了就是做做样子,应付检查。”店主说,安全帽的质量都是一分钱一分货,像这样的廉价安全帽,安全性能自然不高。 比起街头实体店面,电商平台上售出的安全帽质量更参差不齐。记者联系上一家网店咨询,店方称所售安全帽价位在3元到38元不等,其中3元的产品不提供检测报告及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10元以上的产品,才有认证及报告”。 廉价安全帽接受冲击性能测试 戴了等于没戴 无厂商、无检验、无标识、无人查。这么多的廉价安全帽,安全质量如何过关?国家相关标准又是怎么规定的? 央视财经记者在北京一家五金市场上购买了三顶安全帽,从左至右,它们的售价分别是4元、12元和25元。右边这两顶卖家声称是符合国家标准。 记者将安全帽拿到国家劳动保护用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测试一下,这三顶安全帽是否能通过安全检验。 实验人员对三顶安全帽分别进行模拟条件下的冲击吸收性能测试。 记者看到,售价4元和12元的第一款和第二款安全帽在受到撞击后,帽壳明显受损,内部帽衬彻底断裂。而第三款售价25元的帽子则在外观上没有什么变化。 实验人员介绍说,实际使用中,帽衬如果经过撞击断裂,帽壳会紧贴头顶,并把冲击力直接传递到头部。 国家劳动保护用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副主任陈倬为:测试的结果看,这三顶安全帽里面有两顶不合格,戴这样的帽子,直白一点说,就相当于没戴一样。 不过,陈倬为工程师告诉记者,标准再严格,落实执行才是根本。 应急管理部17日也在官方微博就“不安全的安全帽”做出回应,表示: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决不能流于形式,浮于表面。 安全帽不安全的背后,其实是一场关于生命安全质量保障的“拷问”。 安全生产责任流于形式酿成的悲剧,我们已经看得太多,一线工人无疑是其中最脆弱的群体。如果连这样一顶小小的安全帽,一个再基础不过的保障都为零,何谈其他?! 希望相关部门迅速行动起来,不要停留在语言上的“敲打”,而是真刀实枪地,把种种不安全的因素挡在门外! 别等出事了才去查! 来源:中国青年报 整理:张小松 综合:央视财经(cctvyscj)、楚天都市报、观察者网(guanchacn)等。 |
|||
|
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站注明“来源:中国建材信息总网”的文本、图片、LOGO、创意等版权归属中国建材信息总网,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建材信息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无意在本网发布,请在两周内与本网联系,本网经核实后可立即将其撤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