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水泥

您当前所在位置:

中国建材集团:以创新驱动打造“国之大材”

来源:新华社  撰稿人:  发布时间:2024年06月26日 浏览:
摘要:

作为全球最大的综合性建材产业集团和我国无机非金属新材料领域的“国家队”,中国建材集团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以创新驱动打造“国之大材”,助力我国建设具有先进性、完整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自主研发新材料,为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国产大飞机等提供保障;打造世界一流水准的新材料产业集群,生产123米长的风电叶片、0.12毫米厚的触控玻璃等“世界之最”……

  作为全球最大的综合性建材产业集团和我国无机非金属新材料领域的“国家队”,中国建材集团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以创新驱动打造“国之大材”,助力我国建设具有先进性、完整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加大创新基础研发,塑造新动能新优势

  将高纯度氮化硅粉末压制成陶坯,再经过2000个大气压的高压和2000摄氏度高温的锻造……新一批氮化硅陶瓷球在中国建材集团高性能氮化硅陶瓷生产线工厂出炉,其硬度仅次于金刚石,重量只有同体积钢材的40%。

  “用它们制成的陶瓷轴承,转速每分钟可达60万转,耐高温1200摄氏度,还有自润滑等特性。”中材高新氮化物陶瓷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峰说,氮化硅陶瓷球可广泛应用于航天发动机、月球车、风力发电机、电动汽车等方面。

  材料是制造业的基础。我国在材料研发领域曾面临起步晚、无经验可借鉴、关键核心材料技术被西方封锁的困境。

  厚积薄发、后来居上,中国建材集团高度重视“从0到1”的基础科研创新突破,不断加大基础研发投入强度,围绕原创性引领性技术供给、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加强保障机制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

  2016年至2023年,中国建材集团在研发经费投入上年均达100亿元以上,复合增长率达到12.3%。近两年,新增核心发明专利307项,成功攻克大飞机碳纤维复材、大尺寸红外光学材料、高效发电玻璃等一批“卡脖子”技术,众多新材料应用于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等“大国重器”。

  在基础建材领域,自主研发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智能化技术和装备,研发低热水泥、油井水泥、核电水泥等8大类110余种特种水泥。同时,发挥基础建材和“双碳”技术等领域领先优势,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实现从“技术领先”向“标准领先”转变。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周育先说,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要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塑造新动能新优势,从根本上说,要依靠科技创新。

  加快创新成果转化,打造现代化材料产业体系

  一束筷子粗的SYT65(T1000级)碳纤维,足以拉动两架C919国产大飞机。世界上具备碳纤维研发和规模化生产能力的国家屈指可数,中国便是其中之一。

  2023年,中国建材集团所属中复神鹰建设的全球单体最大、年产2.5万吨高性能碳纤维项目在西宁全面投产。目前,中复神鹰连云港总部已实现T1100级碳纤维的成功制备。

  十年磨一剑,为打破海外封锁,中复神鹰开启碳纤维自主研发,走出了原材料企业攻克核心技术、下游各类生产企业拿着新材料做新产品的“一家创新”带动“N家更新”的成果转化应用模式。

  “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是连接科研和生产的重要桥梁,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环节,也是实现从技术创新到产业创新的必过关卡。”周育先说。

  从实验室原始创新,到加速成果转化、促成“揭榜挂帅”、建立新材料产业高端装备体系……中国建材集团推动科研与生产协同创新,让创新活动“产出”形成“几何效应”。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引领下,中国建材集团坚持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创新,推动高性能碳纤维、锂电池隔膜、耐火材料、先进陶瓷、发电玻璃、人工晶体等一批高水平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产业成果,支撑形成10亿元级别—50亿元级别—100亿元级别梯次布局的新材料产业体系。

  推动绿色转型,促进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

  年产400万吨、坐落在山坳中的中国建材山亚南方水泥,没有尘土飞扬、整个厂区被植被装点得像花园,一改水泥行业高污染的刻板印象。

  以水泥为代表的基础建材是中国建材集团的压舱石业务。当前,中国建材集团在基础建材的碳排放领域持续发力,加大节能技改力度,增加新能源使用比例。

  数智化应用和低碳技术落地,为传统水泥行业点燃绿色发展新引擎。2023年,中国建材新型低碳水泥熟料一次烧成技术实现碳减排25%。此外,中国建材集团全力打造“数字中国建材”,建成以泰安中联为代表的20条水泥智能化示范线。

  一手抓基础建材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中国建材集团“创”在基础建材领域,“闯”在新材料无人区。

  ——“先行区”探路,发起设立150亿元新材料产业基金,前瞻布局半导体大硅片、光伏、光刻胶等新赛道;

  ——聚焦新材料产业发展趋势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前景,提前布局储氢气瓶、柔性玻璃、发电玻璃等新能源产业应用材料的研发和生产。

  周育先说,中国建材集团要着力以科技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以产业创新增强核心功能,加快从传统建材领域向新材料产业转型,更好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助力建设具有先进性、完整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责任编辑:褚赞赞
分享文章到:
0
浏览次数:
】 【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站注明“来源:中国建材信息总网”的文本、图片、LOGO、创意等版权归属中国建材信息总网,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建材信息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无意在本网发布,请在两周内与本网联系,本网经核实后可立即将其撤除。
京ICP证040699号-1
因特网信息服务:电信业务审批[2004]88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4070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京海工商广字第9990号
中科汇联承办,easysite内容管理系统,portal门户,舆情监测,搜索引擎,政府门户,信息公开,电子政务